大連輝華新材料有限公司
新聞詳情

碳討|RE100宣布無條件認可,中國綠證逆襲背后的博弈

 二維碼 3
來源:微信公眾號

碳討|RE100宣布無條件認可,中國綠證逆襲背后的博弈         

圖片

【溫馨提示】把公眾號設為星標★,優先收到本號的內容推送哦!

圖片

近日,全球綠色電力消費倡議RE100宣布全面認可中國綠證。

中國綠證是中國可再生能源電量環境屬性的唯一證明,是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的電子“身份證”。只有拿到綠證,發電企業、電力用戶才能分別證明自己發出和使用的是綠電。

RE100是國際上倡導綠色電力消費的非政府組織,在國際綠色電力消費領域有重要影響力。RE100近期在官網中明確企業使用中國綠證不需要再提供額外證明。

在全球能源轉型的浪潮中,中國綠證從最初國際市場的冷眼旁觀,到如今跨國企業爭相采購,中國綠證不僅打破了“不被認可”的僵局,更成為全球碳市場的重要變量。

這一轉變背后,是政策智慧、市場機制和國際博弈的共同作用。它的發展歷程,折射出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戰略定力,也預示著全球綠色治理體系正在經歷深刻重塑。

政策破局:從自愿嘗試到剛性約束

中國綠證的早期探索不算順利。2017年試點啟動時,高昂的價格和自愿交易模式讓市場反應平淡,甚至被質疑為“紙上綠電”。當時,一張綠證價格普遍在120-330元之間,遠高于國際市場的平均水平。更關鍵的是,由于缺乏強制性政策支撐,企業購買意愿低迷。

轉折發生在2020年后,單純依靠自愿市場難以形成規模效應成為普遍共識,必須通過制度創新打破僵局。2021年,我國啟動電力交易機構開展綠電交易試點,標志著“證電合一”的綠電交易模式正式開啟;同時,平價可再生能源項目的批量并網使得綠證價格迅速下降,綠證消費量逐步攀升;2023年,我國又實施綠證全覆蓋政策,明確綠證是中國可再生能源電量環境屬性的唯一證明,由國家能源局對所有已建檔立卡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核發綠證。這些變化讓綠證從可有可無的“裝飾品”,變成了企業碳中和的剛需工具。

技術層面的突破,又奠定了國際認可的基礎。國家能源局引入區塊鏈溯源系統,區塊鏈的存證功能確保了數據的真實性與不可篡改性,為每一份綠電和綠證都頒發了不可偽造的“數字身份證”。在2023年杭州亞運會期間,當地建設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綠電溯源系統,確保了賽事期間所使用的綠電100%真實可信。

2024年開始,一系列重磅文件的發布,讓中國綠證體系開始與國際標準全面接軌,有效堵上了“雙重計算”的漏洞?!秶夷茉淳志C合司關于進一步做好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建檔立卡有關工作的通知》《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和交易規則》《關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與自愿減排市場銜接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政策讓綠證全生命周期管理有了系統性安排,并明確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不能從綠證和CCER中重復獲益。

國際博弈:規則接軌中的話語權爭奪

當歐美碳市場體系長期主導全球規則時,中國綠證的逆襲更像一場精心布局的突圍。長期以來,國際綠電認證被少數西方機構壟斷,其標準制定往往隱含貿易保護色彩。例如,RE100組織早期明確排除中國綠證,2020年開始對中國綠證實行有條件認可,一度影響了眾多中國出口型企業購買中國綠證的積極性。

2024年底,推動綠證核發與國際互認迎來了關鍵轉折點——11月,國家能源局組團赴丹麥和歐盟總部開展綠證專題調研與深入交流,各方認可中歐綠證的設計理念高度一致、制度規則基本相似,具備加快互認的基礎條件。

隨后不久,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團隊赴倫敦與RE100展開多輪磋商,證明中國綠證能夠完整承載環境屬性。如今,RE100終于宣布“無條件認可”中國綠證,并同步更新官網問答和技術標準,明確企業使用中國綠證無需額外聲明。

這也意味著無論是中國企業還是國際RE100成員及其供應鏈伙伴,如今都可以放心采用中國綠證,而不用擔心背上“漂綠”風險。

這場接軌并非單方面妥協,中國綠證的低價優勢正在重塑全球綠電定價邏輯。中國綠證GEC的價格從2022年的25元左右拉低到2023年15元,到2024年價格更是低探到7元。由于中國綠證GEC兩年有效期的限制,2024年購買2023年的GEC價格更是低到2元以下。

全球綠證均價會不會因為中國供給增加而造成“價格虹吸”效應還未可知。但是,中國綠證的“無條件加入”可能加速全球綠證市場的重新洗牌,未來,如何在保持價格優勢的同時維護市場穩定,將成為中國綠證國際化面臨的關鍵課題。

未來戰場:從交易工具到治理體系

如今的綠證早已超越單純的電力屬性交易,正在演變為中國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的重要抓手。通過建立跨國綠證互認機制,中國不僅為全球企業提供了更具成本效益的減排方案,更在重塑國際氣候治理規則方面贏得了話語權,從國際規則的“適應者”轉變為“共同制定者”。

回望中國綠證八年發展路,從被質疑到獲認可,從邊緣到主流,這條逆襲之路揭示了一個更深層的邏輯:在全球碳中和時代,綠色認證體系正在成為新的戰略資源。它既是企業減排的合規工具,更是國家爭奪綠色話語權的關鍵載體。當跨國公司的采購清單、歐盟的碳關稅規則、全球供應鏈的排放核算都開始以中國綠證為參考時,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市場的成熟,更是一個國家在能源革命中從追隨到引領的身份轉變。這場靜默革命的終局,或將重新定義未來三十年的全球氣候治理格局。


文章分類: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