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輝華新材料有限公司
新聞詳情

綠色金融推陳出新,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二維碼 8
來源:微信公眾號(川吉碳中和)

自雙碳目標設立以來,社會、政府、企業等各個領域發力并提出相關實施方案。對金融機構來說,綠色金融成為近年來的發力重點。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關注并發展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投資,將ESG理念融入到公司治理及日常經營中。

那么,當前銀行、保險、證券等多個領域的金融機構在ESG方面實施情況如何?發力重點有什么差異?為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又做了哪些工作?

圖片

圖/IC photo

銀行:4家綠色信貸規模過萬億

在“30·60”雙碳目標之下,綠色金融已成銀行業近年來的發力重點。據貝殼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當前已有11家銀行在年報中公布了去年的綠色信貸余額情況。這11家銀行綠色信貸余額超過千億元,其中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躋身綠色信貸“萬億俱樂部”,最高的工商銀行綠色信貸余額已接近4萬億元。據貝殼財經記者統計,這11家銀行綠色信貸增速均超過30%,其中,工行、民生銀行的同比增速超過了60%,光大銀行、平安銀行增速超過50%。

綠色信貸大多會被投向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基礎設施綠化、生態保護、綠色服務等相關行業,用于幫助清潔能源發電、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發展。光大銀行行長王志恒表示,去年該行加大了綠色信貸的投放,綠色信貸年增長近60%,其中清潔能源產業貸款增長達到144%?!鞍l展綠色金融符合國家戰略導向,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蓖踔竞阒赋?,光大銀行今年將持續聚焦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等綠色金融的重點領域,加大信貸資源的配置和支持力度,提升綠色金融業務市場占比。招商銀行行長王良也認為,從行業來講,該行將聚焦綠色產業和制造業,大力提升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節能減排等行業服務力度。交通銀行則在年報中指出,“十四五”期末綠色貸款目標為不低于8000億元,力爭達到1萬億元。

銀行的綠色金融產品服務則在去年推陳出新,多項首單產品不斷出爐。去年,工商銀行成功發行100億元人民幣碳中和綠色金融債,為境內首單商業銀行碳中和綠色金融債。中信銀行則表示在2022年發行綠色低碳主題借記卡“低碳財富卡”,并在業內率先上線個人碳減排賬戶“中信碳賬戶”,引導公民的綠色消費轉型。光大銀行也開展綠色產品創新,推出“碳易通”“節能融易貸”及林權抵押貸款等綠色金融產品。而招商銀行自2022年5月上線全國首個借信雙卡碳賬戶平臺“低碳家園”后,持續通過深層次的內部融合與多方位的外部聯動,引導居民生活方式的綠色轉型,助力消費領域碳減排。

此外,多家銀行還在年報中指出,將持續加大對綠色金融的支持力度,并結合自身特點發展綠色金融。重慶銀行在年報中指出,2023年將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緊扣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全面推廣綠色金融服務方案,助推汽摩、建材等傳統行業綠色升級,新能源汽車、綠色技術等低碳產業發展壯大。

證券:創新綠色產品,承銷發行綠色公司債券152只

券商一直是A股上市公司中ESG報告披露較高的行業,2021年證券行業ESG報告披露率達96%。貝殼財經記者統計,截至4月10日,已有24家A股上市券商披露2022年的ESG報告(含社會責任報告)。

近年來,多家券商啟動并制定了“雙碳”目標、綠色金融戰略規劃,推動碳金融市場體系建設和產品創新。券商“一哥”中信證券在2022年將“董事會發展戰略委員會”更名為“董事會發展戰略與ESG委員會”,發布《中信證券責任投資聲明》等9項ESG管理政策,在公司層面系統性推動責任投資理念的實踐。

此外,為了提高自身在推動經濟可持續增長和國家經濟轉型中的引導作用,多家券商不斷嘗試ESG理念融入公司治理或經營管理中,建立自上而下的ESG治理架構。其中,部分券商將ESG因素逐步納入公司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據了解,綠色投資仍面臨較大資金缺口。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曾預測,中國實現2030年“碳達峰”目標面臨的每年資金需求約為3.1萬億元至3.6萬億元,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則需要在新能源發電、先進儲能、綠色零碳建筑等領域新增投資超過139萬億元。而根據2021年數據,目前每年資金供給規模僅5256億元,資金缺口超過2.5萬億元/年。

從券商角度來看,近年來,券商積極運用多層次資本市場,有效發揮綠色債券、IPO、再融資、并購重組、新三板掛牌、發行可轉債等融資工具的作用,為新能源、環保、清潔能源、清潔交通等領域的綠色企業及綠色項目提供多元融資支持。

中證協數據顯示,2022年,證券公司承銷發行交易所債券4.55萬億元,其中承銷(管理)發行綠色公司債券(含ABS)152只,融資金額1716.58億元,同比增加50只、增長24.71%。

貝殼財經記者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目前,A股市場環保和電力設備行業(據申萬行業分類)共有472家公司已完成IPO(首次公開募股)上市融資,首發募集資金超3800億元;截至3月初,在上交所上市的綠色指數達93只,綠色債券、綠色資產支持證券、綠色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合計規模超38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券商以資金配置引導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向綠色低碳轉型的同時,綠色產品創新方面的突破不斷。從市場熟知的三個“中字頭”券商來看,2022年中信證券推出多項創新產品,包括中債-中信證券ESG優選信用債指數,以及全市場首個碳中和指數掛鉤收益憑證產品等,聚焦于綠色投資賽道,為投資者提供一站式綠色資產配置解決方案。

中金公司則在多業務板塊進行深入探索,其通過綠色債券開展信用衍生品交易,將綠色債券打造成滿足全球債券投資者需求的核心資產。2022年,中金公司完成了首單掛鉤綠色債券的信用保護工具衍生品交易。

中信建投首次推出ESG主題集合資產管理計劃,重點投資于ESG指標表現良好、符合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債券、股票資產。截至2022年底,成立運作3只ESG主題“固收+”產品,總規模約3億元。

今年年初,中國證券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安青松公開撰文表示,下一步,將引導證券行業機構充分發揮專業特長,結合結對幫扶工作積極探索綠色金融新產品、新工具和新業務模式,服務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

保險:上市險企承保端、投資端“雙向”發力

近年來,ESG在國內蓬勃發展,貝殼財經記者梳理發現,2022年,上市險企在ESG領域有諸多探索實踐,甚至已上升至公司戰略,覆蓋公司治理、公司業務、投資等各個方面。

與其他金融機構有所不同,上市險企的業務優勢在于保險保障,那么,在ESG領域,保險保障如何發揮作用?

在環境方面,上市險企推出了諸多創新保險,以中國平安為例,旗下平安產險創新研發了海洋碳匯指數保險,當海洋環境發生特定變化,導致海帶、貝藻類生物受損,碳匯減弱時,平安產險將給予賠償,損失補償可用于災后海洋生物碳匯資源救助、生態保護修復等行動。

截至2022年12月末,平安產險已為大連市長??h藻類提供碳匯風險保障40萬元,成為首家覆蓋“陸地+海洋”生態系統碳匯保險保障服務的險企,累計提供碳匯風險保障4340萬元。

與傳統保險有所區別,綠色保險可以為環境保護、綠色產業發展提供更為全面的保障,對產險公司而言,綠色保險也是公司保險業務的新增長點。

而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上市險企也積極發揮健康險等產品的保障功能,如在落實鄉村振興戰略中,中國人壽的健康險鄉村振興系列專屬醫療保險產品已為59萬人次提供賠付服務。針對農村人口多樣化的保險保障需求,中國人壽大力發展涉農業務,2022年為農村人口提供風險保障30.78萬億元,承保3.1億人次,其中,涉農短期險覆蓋9996萬農村人口,賠付高達52.24億元。

除了承保端,上市險企還積極發揮保險資金長期、穩定的優勢,在多個領域踐行可持續發展投資。如中國太保通過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資產支持計劃、產業基金等形式,直接參與綠色項目投資建設,領域涵蓋清潔交通、清潔能源、資源節約、循環利用和污染防治、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綠色服務產業等。截至2022年末,累計綠色投資超過1500億元。而新華保險在不動產投資上,則將樓宇的節能環保水平作為重要標準,優先考慮環境友好型建筑。截至2022年底,公司已投資超20億元綠色建筑,計劃未來仍將進一步加大對綠色建筑的投資力度。

可以預見的是,險企走向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ESG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已必不可少。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胡萌 姜樊 潘亦純

注:本站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聲明]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 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文章分類: 新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