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輝華新材料有限公司
新聞詳情

“融”通碳路 碳市場制度建設向縱深邁進

 二維碼 3
來源:微信公眾號(碳交易研究所)

自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市場啟動以來,如何以市場之手助力碳減排、應對氣候變化引發各界討論。

“碳市場是以較低成本實現減排目標的政策工具,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重大制度創新?!鄙鷳B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逯世澤在2023第二屆中國氣候投融資國際研討會上解釋,與傳統的行政手段相比,碳市場既能夠將溫室氣體控排責任壓實到企業,又能為碳減排提供激勵,也可以為氣候投融資創造制度環境,釋放合理的碳價格信號,利用市場優化減排資源的配置;同時為企業減排提供了靈活的選擇,更容易為企業和全社會接受。
如今,距離全國碳市場啟動已近兩年。一套包括數據核算報告與核查、配額分配與清繳、交易與監管等在內的制度體系逐漸成型,全國碳市場管理平臺、注冊登記系統、交易系統等建設也愈發完善。全國碳市場的制度設計遵循了怎樣的邏輯?這一機制是否起到了設計之初的作用?在4月7日第二屆中國氣候投融資國際研討會平行論壇四“‘融’通碳路——碳市場與氣候投融資國內外趨勢展望”上,來自業界、學界的專家和學者回應了上述問題。
全國碳市場制度設計符合中國國情
作為一個重大的全球性挑戰,氣候變化事關人類未來和各國發展,而碳交易是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制度安排。據不完全統計,至少已有130多個國家制定了與碳中和相關的應對氣候變化長期目標,60多個碳定價機制正在運行。
而中國碳市場建設雖然啟動不足兩年,但也備受關注?!疤际袌鰰粫叩锰恕薄疤紲p排會不會影響經濟”……對于市場上的這些疑問,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教授、所長,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張希良詳解了我國碳市場為何選擇了這樣的制度設計。
“全國碳市場制度設計符合中國國情?!睆埾A紡娬{,一個國家的碳市場要真正建成、落地,首先應該符合我們國家的國情?!拔覀儑楹蜌W美是非常不一樣的,我們有50%煤用在了供熱發電行業,而80%能源相關的碳排放來源于發電和工業部門,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建立全國碳市場的時候選擇把發電和工業作為重點?!彼忉?。
此外,張希良還談到,中國碳市場在起步時并不是基于總量的碳市場(mass-based)而是基于強度的(rate-based),這樣能盡量降低企業的成本,并將其對經濟的影響降到最低?!皬奶寂欧趴刂粕蟻碚f,中國也是以強度控制為主,總量控制為輔的。這與中國當前的經濟發展階段和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大政策也是相協調的?!彼治?。
當然,張希良也表示,制度設計并非一成不變的。我國碳市場目前是一個Rate-based碳市場,未來也要逐漸向Mass-based碳市場轉變;碳市場配額分配目前以基準法為主,但是隨著我們電力市場化向前推進,也可能國內有一定比例可以進行拍賣。
市場化減排初見成效
根據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披露的數據,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共納入了發電企業2162家,配額履約完成率是99.5%,覆蓋二氧化碳排放量是45億噸,占全國二氧化碳排放量40%以上,是全球覆蓋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截至發稿日(2023年4月7日),配額成交量超2.3億噸,全國碳市場配額累計成交量106.85億元,整體的運行平穩有序,交易價格穩中有升,初步發揮了碳定價功能,企業減排意識和能力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
這組數據背后是一系列制度安排的優化和市場機制的逐漸成型?!爸袊壳疤純r雖然還處于較低的水平,但是已經得到市場各方關注并發揮了非常重要的激勵引導作用,同時為形成長期的碳價信號奠定了基礎?!泵绹h保協會(EDF)高級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Suzi Kerr表示,幾乎所有國家的碳價格一開始都很低,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人們對于這個機制信心增強,碳價格也會上漲。
實際上,我國碳市場對市場的引導效應已經初步顯現。華北電力大學新型能源系統與碳中和研究院院長,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王志軒表示,全國碳市場在我國建成,以及國內碳試點的不斷完善和創新,使碳市場的作用顯著發揮,同時為碳市場與氣候投融資的聯合發展提供了契機。
“經過多年的精心準備和實踐探索,我國全國碳市場發電行業已經穩定健康地運行,完成了一個履約周期??傮w來說,全國碳市場的運行促進了碳數據核算的準確性,提高了企業減碳的意識和降碳技術水平以及管理能力,提高了全社會對于碳定價的認識,以及用市場機制降低碳排放的認識,增強了政府部門綠色政策的制定和綠色低碳管理水平?!蓖踔拒幷J為,我們不能僅僅從碳價是否高低、交易是否獲益簡單評價全國碳市場的效果。
對于第一個履約周期發現的一些數據質量問題,生態環境部也并不回避,表示已會同有關部門開展了調研幫扶、監督執法、公開曝光、專項整治,依法對于虛報瞞報企業進行立案處罰,核減配額。
逯世澤表示,生態環境部將持續推動全國碳市場建設各項工作,堅持將全國碳市場作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政策工具的基本定位?!拔覀儗⑻嵘O管水平,強化數據質量管理。在發電行業配額現貨市場運行良好的基礎上,逐步將市場覆蓋范圍擴大到更多高排放的市場,豐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彼硎?,將有效發揮市場機制對于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促進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的重要作用。逐步建立起公開透明、規范有序、監管有效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碳市場。
王志軒則建議,繼續完善我國碳市場建設,首先要抓緊出臺碳市場的法律法規,為碳市場的運行奠定堅實的法律基礎;同時希望能充分利用國內試點碳市場條件,擴大開展碳市場與金融試點的工作積累經驗,積極穩妥地推進。




來源:中國金融新聞網

注:本站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聲明]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 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文章分類: 新聞文章